首页>>科唯斯新闻>>公司新闻魏真(魏绮俪):打造灵魂设计,倡导天地、人、文化共生

魏真(魏绮俪):打造灵魂设计,倡导天地、人、文化共生

发布时间:2019-09-19 01:36:55 作者:admin




魏真(魏绮俪)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
•同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博士,同济大学智能化设计博士后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城市规划专业联合培养博士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高水平研究员
•古建筑园林高级工程师
•建筑设计高级工程师•中国新青代知名建筑规划设计师,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
•2017年中国设计年度人物——青年设计专家,率领团队获2018年亚太空间大赛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机构•国际传统环境研究协会(IASTE)国际会员
•国际期刊《传统民居与聚落评论》编辑
•上海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员
•《设计》杂志特约编辑
 
设计宣言:“打造灵魂设计,倡导天地、人、文化共生。”

主要设计项目:
新昌轴承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设计及施工
江苏阜宁稻花香公园规划设计
上海国际智能环保园规划设计
兖州军民路绿化设计
来安世纪城景观设计
上海城开帝景园景观设计
兖州植物园景观设计
梅山岛中央公园规划设计
安徽少荃湖旅游景点规划方案设计
浦东区域黄浦江沿岸中心段南段滨江公共活动空间城市设计
镇山国际文化风景度假村规划设计
山东临沂双创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江苏阜宁滤料工业园区概念规划设计
上海国家动漫衍生产业示范园规划设计
宿迁泗洪电子产业园展示馆展示设计
江苏阜宁环保滤料展馆及多媒体设计及施工
黄河水电博物馆室内展示设计
江苏阜宁印象馆展馆及多媒体设计及施工
江苏盐城飞来塔建筑设计
上海本间高尔夫有限公司工业厂房新建项目规划设计
南京新港大道行政服务中心室内设计
复旦软件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二期规划设计
淮南东方国际购物中心室设计
浙中国际金融中心规划、室内设计


【中国装饰设计网】:设计是一种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您是否遇到过灵感枯竭的窘境?您的灵感之源来自于哪里?

魏真(魏绮俪)】:可以说每个设计师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灵感枯竭的情况,毕竟好作品的创作是需要积累大量优秀素材长期作为坚实后盾的。这种素材的获取不仅源于设计师实践操作经验的总结,更在于设计师对行业动态发展的学习与交流和对生活点滴的感悟与解读。设计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设计更是一门哲学,它需要设计师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寓美于功能,寓美于追求,寓美于人文,寓美于共生。唯此,设计的灵感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中国装饰设计网】:设计理念是设计师立身之本,你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魏真(魏绮俪)】:以打造灵魂设计为目标,倡导天地、人、文化共生的设计理念。对我而言,设计不仅仅是一副作品,一副自己所满意的作品,更是自己对内涵美的一种独特追求,是自己灵魂内心深处对渴望种美的一种视觉化实现。每一副设计作品在实践创作过程中,我的理念都是要求设计在尊重自身对美追求的本源下,遵循对当地物理环境的充分挖掘,融合当地文化的特殊要求及人对美的个性化审视角度,力争做到设计的美在保持本源的同时,更是个性的美,天地、人和文化共生的美。

 

【中国装饰设计网】:作为前辈,可以给我们新入行的设计师一些建议吗?

魏真(魏绮俪)】:建议不敢当,就算是自己的一些实践感悟吧。设计实践中,我们应该尊重设计的规律,遵循对美的执著,本源设计作为艺术的本质。但是我们也千万不要忘记设计的实践属性,项目特征。也就是说,我们的设计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实践的实际需求,切不可沉溺于对艺术的执着而忽视了设计的项目实践属性。新设计师在发挥自身创意强、接受新生事物快的优势同时,要更多地从实践中学习、感悟与交流。生活的真实体验也是提升自身实力的重要一环。



【中国装饰设计网】:在前期的接触中,客户的信任是合作的关键,于是沟通技巧成为设计师的必备能力,可以分享一些您与客户的沟通心得吗?

魏真(魏绮俪)】:沟通是心灵交流的窗口。缺乏沟通的设计往往就会脱离实际,造成设计师闭门造车,浪费了时间,增加了成本。在与客户沟通之前,我往往会对潜在项目地的物理与人文环境做个全面的信息搜取分析,这样与客户实际沟通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能够快速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提出中肯意见,提升沟通效率。沟通中,客户的要求固然重要,作为专业设计师,我们也应该遵守设计的本源美的要求。当客户的要求严重地偏离了设计的本源,不仅没有美的感受,甚至对项目本身也会造成负面影响的时候,作为专业的设计师也要学会从设计的专业角度与客户沟通,用专业的知识进行纠偏。客户至上,专业护航。



【中国装饰设计网】很多设计师都会找参考进行模仿创作,但这样会不会有抄袭的嫌疑呢?

魏真(魏绮俪)】:创造都是建立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拔高。初期的模仿可以定义为学习、借鉴,但绝不是什么一味地抄袭。其实,每一副设计作品都是唯一的。设计作品的创作不仅仅是设计师的创意与创造,更是体现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及项目地的人文特征。考虑到客户的实际需求,全盘抄袭的作品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我们鼓励学习,就是学习前人优秀作品的创作思路与创作过程。这样的方法学习,应该不需要有抄袭的担忧。

 

【中国装饰设计网】无论是业主还是设计师都希望有一个“好的设计”,您是如何评判作品是一个“好设计”的呢?

魏真(魏绮俪)】:其实,业主与设计师对“好设计”的评判标准是殊路同归的。所谓的“好设计”无外乎就是在实现设计的本源对美和创意的追求同时,体现了设计对项目地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全面融合,最终实现项目客户方对项目的终极要求。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的“好的设计”。